国务院副总理汪洋点赞渠县电商精准扶贫工作
全国易地扶贫搬迁现场会9月16日至17日在四川省达州市召开。
9月16日下午,国务院副总理、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组长汪洋在四川省委书记王东明陪同下,来到渠县渠南乡大山村考察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建设和产业脱贫情况,并现场查看了大山村电商服务站点。
近年来,渠县以“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建设为契机,大力开展电商精准扶贫,成效显著。2016年以来,全县电商交易额达5.4亿元,其中农特产品销售额2.77亿元,贫困村农特产品销售额1.57亿元,贫困户人均增收526元。渠县电商精准扶贫呈现出以下三个特点:
一是市场化运作。渠县县委政府积极制定政策、搭建平台、量化指标,整合资金4300万元,建成1个县级电商服务中心、1个物流配送中心、60个乡镇站点和168个村级站点,130个贫困村实现全覆盖。营运方式上,采取市场化运作,招引营运商“四川青联众创”,对县乡村三级电商体系进行建设管理,开展电商培训、电商孵化、物流配送、农产品上行等业务。
二是精准化施策。县电商服务中心牵头,整合专合组织、创业网商等力量,为每个贫困村量身订制电商扶贫方案和农特产品营销方案。比如,针对三板大雾村柑橘“量大集中”的特点,在淘宝、京东、一亩田等平台进行大规模销售,累计销售310万斤,销售收入3000余万元。针对渠南大山村土鸡蛋“量小分散”的特点,主要通过微信、幸福渠县、天虎云商等推进“同城网购”,累计销售鸡蛋1万余盒,销售收入80余万元
三是点对点帮扶。依托130个贫困村电商服务点,为贫困户提供精准化帮扶。服务点站长在知名电商平台开设网店,与贫困户结对帮扶,签订助贫承诺书、联系卡,形成“一店助多户、一店助一村”等电商结对帮扶模式。比如,望江小湾村电商服务点站长董立平,通过站点店铺售卖农民自产的黄花、腊肉、红苕粉等,年销售额600万左右,带动了80余个贫困户就业。
本土的电商服务企业“青联众创”在电商精准扶贫中起到了重要支撑作用,创新了精准产业扶贫、精准培训扶贫、精准网商扶贫、精准信息扶贫四大模式。该公司在推进农村电商精准扶贫,引导区域农特产品上行方面,主要做了以下两方面工作:
一是以农产品上行为核心,推动电商精准扶贫。第一,强化供应链建设。打通货源供给、分级分拣、标准化包装、统一发货等渠道,整合贫困群体、农业企业、快递企业等,构建农产品电商供应链体系。第二,推进产品质量追溯。采取二维码溯源、24小时监控等手段,结合电子商务大数据信息系统,建立农产品溯源信息处理系统,增强客户对县域农特产品的质量认同。第三,加快地方品牌建设。以县域现有“三品一标”产品为基础,定期开展特色网销活动,加快创建区域农产品电商公共品牌,以品牌效应提升县域农特产品的销售附加值。
二是以人为核心,夯实县域电商发展基础。第一,培育电商创业者。夯实县域电商发展的基础人才动力,引导电商创业者更多的参与农特产品在线销售,打造县域农特产品网销和农民收入增长的主力军。第二,培育电商服务者。通过各类培训,转变政府职能,去管理、增服务,引导县域职能部门、乡镇政府、基层组织相关干部,为农村电商提供公共服务,发挥政府在新兴产业发展中的关键引导作用。第三,培育电商运营者。引进并培育本土县域电商运营团队,长效提供平台运营、供应链运营、品牌运营、服务中心运营等诸多运营服务。
李克强对全国易地扶贫搬迁现场会作出重要批示时指出:“要聚焦培育内生动力,结合各地实际下大力气解决搬迁群众后续产业发展和就业增收问题”。电子商务作为一种新兴的扶贫增收渠道,将为“易地扶贫搬迁”作为更多贡献,成为李克强总理期望的“内生动力”。渠县电商也必将以本次现场会为契机,不断扩大示范效应,带动更多的贫困户通过电商脱贫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