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华:消费扶贫的价值和实现路径
时间:2018-05-28

 导读

消费扶贫,顾名思义,就是鼓励消费者购买来自贫困主体的产品和服务,让贫困主体籍此增收、脱贫和致富。个人认为,消费扶贫的关键在于精准,要界定什么是扶贫产品和服务,谁来界定,通过什么技术手段来界定;如何实现对产品和服务的扶贫属性的可追溯,给其打上具备公信力的标签;成为消费扶贫避免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一、消费扶贫的价值

(一)助力农产品上行,提高农产品上行的比例。

目前,农村电商呈现“工业品下行”为主,“农产品上行”为辅的发展格局,二者存在很大的逆差。通过消费扶贫的开展,可以鼓励电商企业多销售贫困地区特色农产品,从而大幅度提升“农产品上行”在农村电商中的比例。“补血”直至“造血”农村经济。

(二)促进从“产品”到“产业”的转变。

消费扶贫要增加有效供给,减少无效供给。消费扶贫一定要向消费者提供相对高质量的产品,发挥贫困地区的环境优势、资源优势,让消费者找到“小时候的味道”,将贫困地区优质、无污染、原生态的产品“变现”。最终,促通过“特色产品”带动“特色产业”的发展。

(三)有助于贫困地区建立品牌意识。

通过消费扶贫的开展,大量的贫困地区特色优质、无污染的绿色产品将会走向消费者,被消费者所青睐,形成“一县一品”甚至“一村一品”的效果,在培养贫困地区品牌意识的同时,通过品牌极大的带动了扶贫工作的开展。如广西融安的“海归”赖园园,怀揣“金橘梦”,只为把小时候的“金橘味道”奉献给消费者,返乡发动贫困户,组织金橘合作社,建立了“桔乡里”品牌,把当地优质的金橘奉献给消费者,2016-2017年,连续两年销售额突破千万。其中帮助50多户贫困户销售15万公斤金桔,每年支付工人工资100余万元,使周边贫困户每户增收2万元以上。

(四)有助于打赢“脱贫攻坚”战役。

通过政府发动消费扶贫,媒体积极宣传,培养消费扶贫的社会氛围,鼓励电商企业开设消费扶贫频道,让消费者有意识的购买贫困地区产品,形成销量。让贫困主体创收,通过劳动致富,增强他们的幸福感和获得感。最终,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

二、实现途径

(一)高质量产品的有效供给

国家有关部门一定要指导贫困地区建立农副产品的生产标准,分拣标准和质量标准,提高产品的品质。如果消费者消费的产品没有“品质”,一切无从谈起。记得小时候,我们山东苹果出口的标准很高,即使挑剩的带有疤痕的苹果味道还是甜美。如果我们贫困地区以“出口标准”来提供产品,消费扶贫的作用将会事半功倍。

(二)建立特色产品的追溯体系

消费扶贫首先要界定什么是扶贫产品和服务,谁来界定,通过什么技术手段来界定,如何实现对产品和服务的扶贫属性的可追溯,给其打上具备公信力的标签,防止鱼目混杂,这是追溯体系必须面对的问题,解决不了上述问题,消费扶贫无从谈起。

1、避免“卖码”追溯。有的追溯系统开发商为了获取利润,会尽量满足企业提出的各种合理和不合理需求,卖“码”追溯的不合理商业模式愈演愈烈,对追溯的严肃性和信任度构成威胁。造成鱼目混珠。避免出现对于打着“脚环”的大闸蟹,消费者照样持怀疑态度的尴尬局面。

2、必须发挥政府的作用。政府必须做到“统一监管、统一认证、统一备案”,通过统一发放的追溯标识(二维码标签,电子标签……)等赋予产品“身份证”,而不是给产品随意印上“名片”。确保追溯信息的可信度和可追溯性。

本文得到了国务院扶贫办社会扶贫司领导的指点,得到国内追溯专家侯宁的支持,并借鉴他们的观点,在此一并感谢。

李建华  

2018年5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