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鹏:“臊子书记”的电商扶贫路!
时间:2018-05-10

    被村民们亲切地称呼为“臊子书记”的宋鹏,原是天津大学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的教师。2015年8月,受中央组织部、天津大学的联合选派,他远赴1800公里外的大寨村担任党支部第一书记。“记得我第一次踏上陇原大地,从兰州出发汽车颠簸14个小时终于到了大寨村,跳下车,映入眼帘的是光秃秃的大山。村主任在村口接上我,到路边面馆吃了一碗臊子面,面里的花椒麻得我的嘴好久没有感觉。”宋鹏说,“吃完饭,放下行李,我就到村里走走,越往村里走,我的心就越凉,一栋栋都是土坯房子。走进村民左羊根的家,主屋没有门,屋里没有任何家具,墙角堆着土豆,炕上的被子已经看不出颜色。老左跟我说,一天吃两顿饭,每顿饭面条、土豆。从他家里出来,又走进了几户人家,家徒四壁!看得我心里酸酸的,当时我就想,如果不能改变村里贫穷的面貌,就对不起第一书记的称号,豁出一条命,也要挖断穷根! ”到村上的第九天,宋鹏去拜访了村里的老文书。老文书在村里工作了20余年,不久前因身体原因退休。他详细地给宋鹏讲了村里的情况:人均耕地只有0.2亩,山地荒芜,农业生产不成规模,没有集体经济,脑子活的村民承包工程等富起来了,剩下的人大部分多在外做零工,挣不到什么钱。“村子处于深度贫困状态,人均耕地面积只有0.2亩,很多中年人甚至不识字。”宋鹏回忆道。通过走访、交流,他发现贫困地区农村经济发展理念、经营型人才、优质农副产品加工销售的渠道、致富信息与信心是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宋鹏提出“治贫先治愚,扶贫要扶志”。经过多方考察、研究,宋鹏带领村民一起探索出一条大寨村产业发展路线,即以开发当地特色肉臊子为切入点,以农村电子商务为工具,构建“种植户、养殖户—农民专业合作社—村办企业—多渠道销售”的农产品供应链管理体系,打造全链条的农村电商产业。三年的时间,已成立村办企业1家、合作社3家,建成厂房300平方米,种植油橄榄350亩、核桃及梅花椒1500亩,开垦荒山种植杜仲800亩,大寨村集体经济收入从0元上升到55万元,大量外流务工人员回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