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0村民年入上亿,乡村振兴不一定靠种地!
时间:2018-03-08

跳开农业看农村,乡村振兴不一定靠种地!

    前段出来了《舌尖3》,口碑是一路下滑,有一口锅倒是一夜爆红,那就是章丘铁锅其实,很多传统手艺,都可以成为数亿的产业。

    爆红之下的传统手艺,不仅是传承,更是商机

    已经卖断货了——

    自《舌尖3》开播以来至2月22日,仅四天时间,章丘铁锅在天猫上的销量已经同比增长近6千倍。

 

将近500元一口的铁锅,已经卖断货了。

 

每一门传承手艺,都是价值上亿的生意

    随着中国的现代化,反而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追捧传统手工艺,越来越多的城里人开始怀旧。何不把传统手工艺打造成一个产业呢?

中国草编第一村

    还是13年,山东博兴县湾头村是一个有1700多户、6000多人的村子,大部分人家都在做草编生意。草编已形成数亿的产业,光在网上就卖出一个多亿。网店从2006年的十几家迅速发展到上千家。24岁的安娜在济南工作两年后,返回湾头村,专门经销村民编织的草制品,年收入达到50多万元,家里的大部分家具都是草编制品。

 

 

中国画虎第一村

    山东的旁边,河南民权县的王公庄村,10年前还是著名的贫困村,现在却是闻名遐迩的“中国画虎第一村”!从前外出打工的年轻人,最近几年纷纷回村,因为“打工还不如画画挣钱来得多”。王公庄有村民约1300人,其中有900多人画虎。这些农民靠画虎迅速实现脱贫致富,每年销售画作近10万幅,远销至港澳台、韩国、日本、新加坡等地,为村子带来近亿元的收入。

传承手工艺向产业化转型

笔者总结有三个关键词:

1、有王牌产品

   几乎每个农村都保存下来各种手艺,但形成王牌产品是产业化的基础。王公庄之前是画各种年画的,但并不赚钱,专注在画虎上后,才名气越来越响。这就是产品思维,专注画虎后,通过不断地迭代升级,产品形成越来越大的竞争力。

2、创富带头人

   几乎每个产业都是有人开始赚钱后,慢慢地越来越多人参与进来,比如草编村,有了好几家销售百万的网店后,草编产业开始欣欣向荣。传统手工艺向产业化转型的过程中,创富带头人起着关键作用。

3、政府造品牌

   早些年在王公庄村,即便是“虎王”画家,年收入也不过几万。但在政府介入,推广画虎村品牌后,农民画家的收入实现了十几倍甚至几十倍的暴涨。


不是所有乡村振兴都适合通过农业——

    比如笔者的老家,没有耕地没有地标水果,却成为花炮之乡,年产值数百亿,还有蒸菜,有成为千亿产业的潜力。中国农村那么多手艺,完全可以通过标准化、商品化,从传统手工艺向产业化转型,做成一门大生意。死守那一亩三分地,根本没有出路!

县域参考观点:

    随着乡村振兴的深入,再加上农村电商以及新零售的持续推进,农村也将展现出和以往完全不一样的发展态势。新型的农村产业、电商业态以及农村服务都将会不断产生。在这样的一个时代下,谁先迈出去创新的一步,其在农村这片蓝海成功的概率一定会更高一些。此外,农村电子商务与旅游产业的结合正在使农村地区的青山绿水变为金山银山,旅游业发展带动了电商向本地化发展,从游客的“吃住行游购娱”六大体验出发,借助电商平台在更大范围内整合配置资源,打造符合地方特色的精品旅游产品,旅游和电商之间相互促进,协同发展,将为农村发展带来更多火花。未来以农产品为好的推手,以旅游作为增收方向的农旅结合趋势将进一步加强。不过目前农村电商发展仍面临诸多难题,如物流问题、人才问题、产业链信息不对称、农产品标准化程度低等。但随着国家投入的力度加大,这些难题未来几年内都将得到突破性的解决,如即将实施的“实现村村直接通邮”项目,让农村电商发展最后一公里的物流配送难题取得了实质性突破,预计政府将在农村电商的物流方面还将加大投入,物流难题最终也将迎刃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