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研究院院长高红冰曾经说过,“农村的市场是一个新的蓝海市场,在整个网购现象的背后,其实在三线、四线、五线、六线城市的分布超过一半,所以未来农村是一个新的增长点。”
农村居民人均网购消费金额在500-2000元之间,这个数字还有增长空间。在我国网购市场规模突破一万亿元以后,城市的网购市场增速逐渐放缓,而农村市场在逐渐增加。2015年,农村网购市场已经突破了3500亿元。
可以看出,农村电商有巨大的潜力。农村的物流体系正在逐渐改善,农村的信息化、网络正在逐渐普及,农村的消费水平在不断提高。
在广大农村,假冒伪劣产品还经常看到,很多农民想买正宗的品牌产品却买不到,进城买又不合算,这说明农村的电商有很大的消费潜能。一些地方已经出现了专门为村民代理网络购物的淘宝代购客。
在阿里研究院公布的首批淘宝村和首批县域电商发展案例中,许多都来自非经济发达地区和非改革开放沿海地区。比如,在山东有4个淘宝村,这4个淘宝村都不在济南、青岛等大城市附近。河北的2个淘宝村也不在省会或区域中心城市附近。江苏出现的3个淘宝村也不在经济发达的苏南地区。
在首批县域电商的例子中,浙江的遂昌、甘肃的成县在山区,河北的清河在内陆。电商已经打破了时空的限制。比如陕西武功县,按照“买西北、卖全国”的思路打造西北区域农产品电商中心,两年时间从无到有,网上销售额将近10亿元。在全国排名也从800名上升到了第7位。
从事电商创业的很多都是青年人,20-29岁的占75.9%,30-39岁的占18.6%,年轻人从事农村电商产业给农村经济发展带来活力。大量回乡农民工、返乡大学生和部分大学生村官,用电商这个平台,销售农村土特产品,在淘宝和天猫平台上,注册地在农村的网点已经超过了200万家。
举个例子,河南辉县上八里镇杨树庄有一个年轻人叫杜千里,他的家里十分穷,MBA研究生毕业后回到农村创业,用一根网线,把太行山山区的野生药材、绿色杂粮、野生核桃、红枣、山楂等健康食品通过互联网销售出去,一年实现几百万的销售收入。现在他的店铺“山之孕”在互联网上成了知名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