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我国电商有哪些新趋势?
时间:2016-12-17

 2016年即将结束,这一年电商在各种造物节中经历了行业的风云变幻;这一年双十一这一全民狂欢购物日创下了一个新的传奇;这一年巨头之间的联盟合作日益紧密。那么,2017电商有哪些新的发展趋势呢?

远离泡沫,更加务实

经过最近两年市场的无情洗礼,充满泡沫化、躁动性格的电商行业,已经逐渐回归理性,走一条脚踏实地的电商之路。动不动数百万、数千万额融资已经不再成为电商企业的热门新闻,融资之后如何走的更远才是企业之间真正的较量。

今年以来,包括博湃养车、美味七七、神奇百货、蜜淘网等一批互联网创业公司宣告倒闭。这些企业有的曾被誉为垂直电商中缓缓升起的“新星”,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它们出现了各种问题,比如:盈利模式不清晰、同质化严重、资金链断裂等。让企业更好的生存下去,成为了每一个投资人比较关心的问题,务实、低调的走好每一步,才是企业成功的基础。

强强联合,战略同盟

阿里和苏宁在去年合作之后,今年今年两家的合作有了新进展,不仅在销售渠道、物流资源等方面加速打通,同时合资成立新公司“猫宁电商”,进一步探寻网络零售的合力优势。抱团取暖,才可以强大自己的实力。

不难看出,规模企业间的合作无不是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更大话语权。对阿里苏宁阵营来说,一方具有充足的流量资源,一方有着优质的物流体系,两相结合,双方各取所需。合并成为行业新格局的催化剂,在巨头抱团的推进中,电商行业的竞争版图逐渐成型。

共享经济,惠及民众

2016年夏季达沃斯开幕式,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表示,共享经济也是众创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与互联网日益普及,为人民群众创业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共享经济的理念正在成为企业发力的新方向。

在此风口下,如饿了么等互联网餐饮企业、多点等商超O2O以及宅急送等及时配送企业,集体发力众包物流、云微仓,创新产品研发的众筹模式也霍然兴起。共享经济的本质是整合线下的闲散物品或服务者,让他们以较低的价格提供产品或服务。由此,如闲鱼、转转等二手商品交易业务,也成为了电商玩家眼中的“新宠儿”。

红利不再,创新模式

统计数据显示,电商市场的规模增长还未触碰天花板,但增速已经有所下滑。当电商竞争进入下半场,人口红利的消褪让企业家们需要以更加新颖的方式留住消费者。因此,出现了一些创新的形式收获了电商企业和消费者的认可,如VR/AR应用、网红直播、智能硬件等。

形式创新的目的在于吸引消费者眼球从而带动消费,但是,这些新兴的商业形式来说现在还处于发展初期,而此后两三年都将是从萌芽走向成熟的过程,这是探寻盈利模式的阶段,同时也将是优胜劣汰的阶段。

规则完善,监管成熟

今年,在食品监管、跨境电商、医药电商以及网红直播等多个电商领域都有新政出台。如地方《网络食品经营监督管理办法(试行)》的实施,将网购食品正式纳入流通监管;“四八新政”出台,进一步明细了跨境电商的税收政策;第三方平台药品网上零售试点结束的通知,则让医药电商企业纷纷谋求曲线破局。

政策监管的收紧预示着商业模式逐渐走出草莽时期,迈向成熟化发展阶段。网络交易市场迅猛发展的大势中,电子商务投诉维权、网络商品质量维权等问题长期以来都是社会关注的热点,放水养鱼式的发展方式终究不是正轨。调整企业的发展节奏,适应市场环境,在游戏规则下有序地扩张将是电商企业寻求新机遇的方向。

线上线下,不断融合

从O2O到全渠道,再到当下的新零售,线上线下融合的理念不断被丰富。11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实体零售创新转型的意见》,其中提到鼓励线上线下优势企业通过多种形式整合市场资源,培育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的新型市场主体,这与市场中形成的“新零售”风潮汇成一股。

新零售到底是什么?举例而言,“双11”期间阿里在2000多家星巴克门店、4000多家KFC门店以及银泰百货、北京西单大悦城、深圳海岸城等商业实体实行的全面电子化就是形式之一。在如今的零售行业中,线上线下融合已经是大势所趋,融合之后的零售业必将迎来一片新的天地。